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新闻详情

梅德文:科学有效的碳市场需要合理供给、充分需求、有效价格与完备市场

2025-07-07
商学院
[大] [中] [小]

“科学有效的碳市场应该做到合理供给、充分需求、有效价格与完备市场。市场的有效性、流动性、稳定性取决于供给、需求、价格和市场机制。”北京绿色交易所副董事长、北京绿色金融协会秘书长梅德文在2025“破界·共生:新商业文明重构未来暨《商学院》第二届新商业文明论坛”上如是说。

论坛上,梅德文发表了《为全球碳市场机制创新贡献“中国方案”》的主题演讲。

他指出,碳市场的合理供给方面,主要关注与温室气体总量控制目标挂钩的日益趋紧的配额总量;充分需求方面,要确保有效需求、保障市场流动性和规模的配额分配方案;有效价格方面,应当实现可预期的、能够有效引导和改变投资流向的、反映碳外部成本的碳价水平;完备市场方面,需要法律基础夯实、归属清晰、信息充分、制度合理、权责明确、监管有效。

01

碳市场发展

我国碳市场建设走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 (CDM) 阶段,从 2005 年至 2012 年,主要参与国际 CDM 项目;第二阶段是区域(地方)碳交易试点阶段,从 2013年至2020 年,试点和自愿碳市场并行;第三阶段是统一碳市场阶段,从 2021 年至今,全国碳市场和地方碳市场并行。

“整体来看,强制和自愿两个碳市场既各有侧重、独立运行又互补衔接、互联互通,共同构成了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又与国际接轨的全国统一碳市场体系。”梅德文总结道。

梅德文指出,目前中国碳市场形成了“2+8”格局,拥有 2 个全国性碳市场,即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强制碳市场)和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自愿碳市场),以及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福建 8 个陆续开启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地方碳市场。

截至 2025 年 5 月底,配额累计成交量 6.53 亿吨,成交额 447.84 亿元,其中 2024年全年成交额 180.44 亿元,创历史新高,价格“指挥棒”作用逐步显现。尽管最近碳价略有所回落,但整体来看,碳价呈稳中有升的趋势,并且去年履约率高达 99.98%,市场活力显著增强。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平稳起步,今年 3 月首批 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 顺利完成登记并开展交易,截至 5 月底,CCER 累计成交量为185.91 万吨,成交额1.56 亿元。

在梅德文看来,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快速增长,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将创造巨大的绿色市场机遇,未来将建成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

02

碳市场展望

“鉴于气候变化具有全球时空一致性的特征,碳市场有着显著的国际化属性。”梅德文强调,中国碳市场面临着五大国际形势:

一是新国际公约下的国际统一自愿碳市场将会建立。《巴黎气候变化协定》的谈判达成了建立全球统一的自愿碳市场的初步共识,并确立了第6.2条合作方 法(Cooperative Approaches)和第6.4条可持续发展机制(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echanism,简称SDM)两种不同的自愿合作机制。

二是第一个行业统一的减排机制建立。国际航空碳抵销和减排机(CORSIA)是首个行业层面推动全球碳市场联通的重要尝试,将使欧盟、北美、中国乃至全球的碳市场通过多种自愿减排抵销机制在某种程度上间接连接起来,并为其他行业构建全球碳交易市场提供借鉴和参考。

三是自愿碳市场诚信委员会(ICVCM)构建全球统一的自愿减排碳市场的探索。该委员会的目标是提升自愿减排(VER)市场的规模化和效率,以便实现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气候变化协定》目标。

四是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从贸易角度推动全球统一碳市场建设。 碳关税的征收将倒逼中国企业采取措施降低自身碳排放,但有可能促使我国碳价上涨,并一定程度上影响制造业的成本。

五是美国《减少通胀法案》(IRA)从产业角度推动全球统一碳市场建设。该法案将大力推动美国光伏产业等新能源产业发展,同时也将刺激电动汽车、储能、碳捕获和风能等其他清洁能源行业爆发,也可能影响中国新能源产业优势。

梅德文认为,全球碳市场背后代表的是国际政治、国际经济、国际金融、国际贸易。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家,碳市场对中国来说至关重要。

梅德文引用大仲马在《基督山伯爵》的名言指出:在未来揭示以前,人类的所有智慧都包含在等待和希望这两个词里面。对于中国来讲,“双碳”事业可能还需要等待,但是大有希望。


来源:商学院